专访同济大学教授杜欢政:中国起码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垃圾分类问题
4月11日-12日,首届西部绿色低碳环卫战略峰会在西安隆重召开,环卫微视界在现场有幸专访到了同济大学教授杜欢政,杜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对于垃圾分类和两网融合的看法等。
问:杜教授,目前垃圾分类工作在我们国内的进展工作是怎样的?
答:垃圾分类,我们要从有这样的理念,要形成概念,形成法律法规政策,然后要推动落地的实施,所以我们是逐步的一个过程。因为垃圾分类它实际上是什么?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第二个一百年,我们第二个一百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祖国统一、人民富强还有人民的文明素质的提高。那垃圾分类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全中国人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改变的一个具体的行动。所以正因为这样子,我们垃圾分类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2016年12月21号,习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会议开始,总书记就一直关注。那么实际上我们目前的分类工作,是分成几个层次,第一是现在在全国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第二个是在东部的一些地区,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它的这个取得的实效会更多,你比如说像现在做得比较好的上海、广州、杭州、宁波、厦门,这是当时住建部认为的做的比较好的,还有新兴起来的像深圳,它在通过社会治理的角度,通过公众的力量来推动垃圾分类等等。所以现在我们有很好的一些城市在开展推广,也包括中西部地区的一些重点城市,像西安、重庆、成都这些城市也在推动,但是呢整个分类工作发展是不平衡的,我想这是大家要建立起的一个概念。
那么现在接下来垃圾分类,我们刚开始从四分类,现在就要重点转向资源化的问题,所以去年总书记给上海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提出加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这一次国家又出台了国办的7号文和国务院的7号文,也是在推动这个,所以我们要站在产业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垃圾分类。所以我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垃圾分类,第一是不断的梯度地进行,第二是循序渐进的进行,第三是从原来的前端分类到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到进入到产业体系进行,所以它是由这三个方面不断的在往前推进。整个垃圾分类德国花了20年,日本也花了20年,中国起码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
问:杜教授,关于两网融合你也可以跟我们展开的去讲讲?
答:两网融合它实际上是这样子,垃圾分类分出来以后,原来是分类,那现在在分类的过程当中大家就发现再生资源回收是一个网络,生活垃圾回收也是一个网络。那么再生资源回收的这个网络,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变化,它没有空间。那么生活垃圾的这个回收网络,你看我们小区里面有垃圾箱房、中转站、小压站(小型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另外城市里面有垃圾处理的场地,所以现在我们要把这两个网合在一起。
为什么要合呢?一方面是再生资源回收它必须要有空间,垃圾收运体系里面整个是有空间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再生资源回收它的问题的不解决,也是造成我们城市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你比如说这个生活垃圾收掉了再生资源回收的这些,原来都是农民游击队在城郊结合部围着一圈,后来城市整个整理清理整顿,它往外扩展还是包围着,所以永远这些收破烂的人包围着城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如果政府做一个体系的重构,能够给它提供空间,把两个结合在一起。所以这样子,我们觉得通过两网融合来解决这个。那么这里包括空间的融合、包括体制的融合、包括利益上的融合,那么真正把整个城市的所有的固体废弃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解决,这就是两网融合要达到的目的。
内容来自环卫微视界
商务合作及文章转载,请联系:1900641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