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华环卫展

黄冈罗田探索垃圾回收利用“两网融合”新模式——建网搭平台 资源活起来

作者:丞华环卫展
2024.08.02

仲夏时节,罗田县白庙河镇付家庙村青山环抱,绿水缠绕,村庄整洁,美不胜收。

“以前村里垃圾堆成山,蚊蝇满天飞,污水遍地流。”村党支部书记张伯海介绍,在罗田县城管执法局、县供销社和镇政府支持下,付家庙村实施垃圾分类试点,成为全县首批“两网融合”回收站点试点村。5年多来,全村已累计回收旧书籍、报纸、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89.5吨。

张伯海所说的“两网融合”回收站点,是罗田县大力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模式,一张垃圾分类收运网、一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让生活垃圾变资源、变资金,成为罗田发展循环经济的新亮点。

两网融合,垃圾分类扮靓乡村

5月14日上午,罗田县城管执法局向县供销社捐赠垃圾分类回收车10辆,助力全域垃圾分类、废品回收一体推进、“两网融合”提质增效。

近年来,罗田县供销社建立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而县城管执法局则建立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如何打通壁垒,促进“两网融合”,实现“1+1>2”社会效益,县城管执法局和县供销社强强联手,把城乡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融合发展,一网多用,双向流通,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栗子坳工业园区有一小型生活垃圾中转站,曾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今年3月,经县城管执法局协调,县供销社绿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与该站合作,对该站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建成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回收站,各类垃圾分类分区摆放。县城管执法局为该站配备了1台电动垃圾分类回收车,可以深入附近企业、村组上门收运垃圾。回收站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按规范分类收集,将分拣出来的可回收物出售给绿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对于有害垃圾中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由县城管执法局环卫车辆转运至英罗垃圾处理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有害垃圾中属于危险废物的,则集中转运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范处理。

目前,县供销社与县城管执法局共同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转型升级,统筹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再生资源网点建设,已共建乡镇级“两网融合”站点16个,村级两网融合站点367个,年处理生活垃圾9.8万吨,再生资源回收2.85万余吨,带动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为政府节约转运成本1000多万元。

智能赋能,垃圾精准分类收运

“收垃圾咯,收垃圾咯……”在该县三里畈镇赵家套村,一辆电动垃圾收集车缓缓行驶,驾驶员郎俊涛手持小喇叭不时地播放提示语,沿街住户闻声而动,将屋内分类装好的生活垃圾投放到车上。

郎俊涛介绍,他原来骑着摩托车下乡收购废品,去年被三里畈供销社纳入再生资源回收队伍“正规军”,镇政府和县供销社为他提供占地8亩的经营场地,县供销社提供建设资金,建成三里畈镇集并中心,县城管执法局还配备了垃圾分类回收车。附近居民和保洁员把黄板纸、空酒瓶、废弃衣物、废铁等垃圾送到郎俊涛的回收站,他自已也每天定时定点上门回收。目前,每月再生资源收购量有50吨左右。

据了解,为打通垃圾回收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线上线下“两网融合”的回收网络,罗田“两网融合”站点打造“线上预约上门”和“线下网点回收”两种模式,线上依托“i黄冈”“冈好购”再生资源回收板块和现有信息平台,通过扫码预约、电话联系等方式享受上门回收服务;线下依托覆盖农村的保洁收集员队伍,采取定时上门收运、定点集中收运等模式,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绿色、环保的便民服务。

“垃圾回收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着‘高价值物品抢着收,低价值的没人收’的尴尬局面。而‘两网融合’就是把分类和回收的渠道融合,做到‘有利无利都收’。居民可以根据类别、重量获得市场价格补贴,并记入垃圾分类‘智能账户’。”县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张朝珍介绍,全县通过积分奖励回收、微信预约回收、低值物品兜底回收、以旧换新回收等方式,仅今年上半年共回收废旧物资1.5万余吨,废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95%,实现垃圾减量30%以上,帮助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共建共享,垃圾变资源产生价值

在该县九资河镇官基坪村,一个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站竟然成了村民们的“新宠”。在这间约5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村民们可以投放农药包装等有害垃圾,投放的可回收物经过智能秤称重,折算成相应的积分,打入村民的垃圾分类积分卡中。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兑换相应的生活物品。

“以前瓶瓶罐罐没人要,只能随手扔。现在这些没用的玻璃瓶还能兑积分换日用品,多实惠啊!”村民王大爷掩饰不住内心喜悦。

近年来,罗田县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工作目标,建立“县级主导、乡镇主抓、村级主体、部门联动”的运行机制。县政府办成立工作专班,各镇成立镇级垃圾分类工作专班, 各行政村配备垃圾分类专管员负责具体实施,构建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县城管执法局和县供销社通过灯箱、展示牌、LED显示屏、宣传单页等多种方式,立体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同时,以回收站收货员为宣传口,现场指导村民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让环保理念入心入脑;编制分类知识培训计划,每个乡镇每年组织培训不少于5次,培训对象包括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农民等群体,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让居民更为乐意、更加支持、更多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回收不仅关系资源节约利用,也是社会文明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县城管执法局将依托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形成环卫和供销两个系统宣传培训协作、回收清运互通、规划布点融合、设施设备共享的‘两网融合’长效机制,实现1+1>2的社会效益,让分类产生价值,让垃圾变成资源。”县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丰振如是说。


本文转载自黄冈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