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华环卫展

城乡一体 闭环管理 全民参与 广东东莞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作者:丞华环卫展
2024.07.07

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完成城区、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推动28个镇、80%以上村(社区)提升垃圾分类成效,初步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管理系统。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85.98%(国家要求为6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6.24%(国家要求为35%、省要求为30%)。此外,东莞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在“国考”中成绩持续提升,名次不断前进,2023年第二季度排全国76个大城市第15名(第二档第一名),第三、四季度分别位列全国21个超特大城市第18名、第16名(第二档),2024年第一季度位列全国21个超特大城市第16名(第二档,分数提升0.6分)。

城乡一体,全域推进。东莞市坚决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敢于自我加压、先试先行,统筹城乡一体推进。在城区、全市公共机构完成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基础上,将垃圾分类覆盖到农村地区。目前,已实现垃圾分类城乡全覆盖,典型镇村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今年,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环卫保洁规范化专项工作,作为城管系统首要重点工作,该局组织召开全市环卫保洁规范化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强化行业规范管理,推动“扫干净、摆整齐,全市域、全天候”的目标落实。

图为东莞市东城街道黄公坑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广告牌

立法先行,明确指引。制定出台《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重点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分类体系建设和监督管理要求以及法律职责等。同时,首次将“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写入规定,进一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优势,实现“条块结合”,齐力共抓生活垃圾分类。此外,印发实施《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试行)》《关于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与收集设施相关标准指引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相关标准指引。

图为东莞市清溪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亭

全程分类,体系健全。东莞市聚焦垃圾分类前端、中端和末端,优化全链条各环节,全面提升分类处置效能。在前端,采取“大分流、小分类”,对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进行大分流,对生活垃圾按照四分法进行小分类。在全市居民区共计设置5313个分类投放点(其中3035个具有遮雨、照明、洗手等功能,占比57%)、900个有害垃圾专用回收箱、1280个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4600个废旧纺织品回收箱。

在中端,升级479座垃圾转运站,建成34个有害垃圾临时暂存点,以及11个两网融合收集站和1个分拣中心。在末端,建成5座环保热电厂,处理能力14750吨/日,全省率先实现“零填埋、全焚烧”;建成2座集中式、49座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1750吨/日,处理能力超过佛山、惠州等周边城市;建成29个配有破碎设备的大件垃圾收集处理点,处置能力约为560吨/日,满足实施区域垃圾分类收处需求。

图为东莞垃圾分类“莞香花”行动主题曲艺专场进村入户(茶山镇)活动

全民参与,氛围浓厚。打造垃圾分类“莞香花”特色品牌,助推垃圾分类体系化、规模化、常态化,提升垃圾分类影响力。设计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专属Logo,创造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口号“生活垃圾分类放、品质东莞新时尚”,邀请东莞宏远篮球明星队担任宣传推广大使,连续14年举办垃圾分类演讲比赛,建成36个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和2个科普实践基地,进一步发挥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

其中,《“莞味”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典型案例、《“治理教育”一体化模式 奏响“无废城市”新乐章》入选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典型案例、东莞市获得2023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民活动城市组三等奖、《垃圾分类东莞说》歌曲在第四届广东省法治文化节中获得铜奖。今年,该市以“共育时尚莞香花 千店万人志愿行”为主题开展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系列活动,活动包括主题公交、全城亮灯宣传、分类进万家、分类体验日、低碳齐参与、曲艺进村入户、分类达人说、百日志愿行八大主题活动,积极营造“垃圾分类 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智能探索,亮点集聚。东莞市进一步优化完善垃圾分类智能化系统,在数字城管平台上展示分类投放亭、中转站、终端处理设备、宣教馆、“莞香花”行动十大品牌的具体信息,以及各类垃圾清运车、终端处理设备的作业轨迹和运行情况,并对各类垃圾产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数字化展示。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本文来自中国建设新闻网

欢迎关注评论留言!与您一起,聊聊“环卫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