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华环卫展

源头把控 助力海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厦门海漂垃圾密度明显下降

作者:丞华环卫展
2024.06.08

厦门经济特区因海而兴、伴海而生,独特的沿海风貌和环湾海景赋予了它“海上花园城市”的美称。如今,随着海洋经济蓬勃向前,“海漂垃圾”成了城市高颜值建设中不可忽视的议题。

今年世界海洋日(6月8日)来临之际,厦门市垃圾分类中心再度聚焦海漂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通过源头以及中末端系统把控,助力海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以实际行动守护碧海蓝天。

海漂垃圾转运中。

环卫人员对可回收物集中收运。

昨日,记者来到了我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这里是特区海漂垃圾清理处置的前沿阵地。每天,“厦海环”8艘机械清扫船都要从此地驶出,对辖区海域展开清漂作业。兜网下沉入海、随着航线沿途清理 ……当兜网再度升起时,环卫人员的分类工作便开始了。

“厦门海域海漂垃圾有近8成是树叶、树枝以及浮藻类植物。倒入甲板上的其他垃圾箱前,环卫人员都要把它们中间夹杂的塑料瓶、浮球等从网内层层剥离。在市垃圾分类中心指导下,这些可回收物将集中处置、送往回收点资源化利用。”今年是市环卫中心环境监管考评员江志毅负责厦门海域海漂垃圾监管的第5个年头,在近些年工作中他注意到:海漂垃圾量少了。

从2017年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至今,我市海上环卫管辖海域从63平方公里扩展到了230平方公里,每年海漂垃圾总量非但不增加,反而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其中的关键,与垃圾分类工作纵深推进密不可分。

截至2024年,厦门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均超过98%,准确率超过85%,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在黄厝、五缘湾等临海热门景区能直观感受到垃圾分类工作成效:集中收运点分类桶排列有序,市民游客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塑料瓶、面巾纸、果皮等多类垃圾精准投放,分类不松劲、转运不隔夜、垃圾不入海,垃圾分类人人参与、人人共治,有效实现海漂垃圾减量化。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市海漂垃圾密度为59.56㎡/km,同比下降31.32%,远低于海洋环境清洁标准(100㎡/km),近海、岸滩可见垃圾明显减少,海洋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显著提升,滩净海碧美丽海湾还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高颜值”。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

欢迎关注评论留言!与您一起,聊聊“环卫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