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费县:垃圾精准分类 守护小调青山
在费县和园首府小区李光佑家里,厨房内放置着厨余垃圾桶,客厅里则是用垃圾袋装其他垃圾。“小区垃圾集中投放点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居民将初步分类的垃圾分别投入相应垃圾桶,易操作,也为下一步垃圾细分提供了方便。”
近年来,费县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的有效抓手,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精准分类,找到了一条独具费县特色的垃圾分类新路子。
资料图片
坚持政府主导,用好“定海神针”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费县始终坚持以政府主导为基础,着力构建“1+8”工作格局,不断完善运转机制。
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统揽全盘。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人专办抓落实。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一把手”工程,县长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定期调度、定期分析,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划分八个归属行业,统筹推进。划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学校培训机构、餐饮单位、大型商超、文娱场所、医疗机构、快递外卖等8个行业,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细化在宣传氛围营造、硬件设施配备、体制机制建设上的标准和要求,推动各行业各系统各领域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发动、全面落实。
完善系列运行机制,流畅运转。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费县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体系,使分类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推进精准细分,抓住“关键一环”
根据各行业垃圾产生量和组成成分的不同,实行“一行业一办法”,突出重点,着力推进。
户内细分,一桶一袋。联合费城街道,夯实物业公司责任。将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物业星级评定体系,依据省里出台的条例进行奖优罚劣。在分类方式上创新推行“一桶一袋”模式,即在厨房内设置厨余垃圾桶,在客厅用垃圾袋装其他垃圾,再分别投放至小区分类桶,对少量节能灯、蓄电池等有害垃圾,在小区设置收集点,使分类更便捷、易操作。
资料图片
餐厨垃圾,专业处置。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独立运行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将城区划分为6个责任片区,配备6辆餐厨垃圾收集车,实行专人专车、台账管理,固定线路、线上监管,确保全县餐厨垃圾收运专线管理、全流程闭环。同时,将广泛存在的市场“尾菜”纳入处置范畴,实现了节约和环保的双赢。目前,已签约餐饮单位1100余家。
装修垃圾,全程监管。在30余个新建小区内建设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暂存房,由物业公司与业主签订处理协议、免费赠送垃圾袋,业主将装修垃圾进行三分类后运送到小区暂存房,实行台账登记、追踪管理,其中砖、墙等可利用部分用于道路等回填,确保装修垃圾处理全过程监管。
再生利用,两网融合。培育3家再生资源公司,进行定期定点巡回收集,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生活垃圾站点的充分融合。积极推进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建设,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归位。
突出因地制宜,找准“制胜法宝”
费县因地制宜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每个行业选取1个单位进行试点,配备分类设施,开展宣传教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依据人口规模、新旧程度等,将住宅小区划分为三个档次,采取针对性措施分级分类管理,确保能接受、推得开。
坚持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大呼隆。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与精细化保洁工作一支队伍推进、一套机制运转,在分类垃圾桶、垃圾房等设施配备上,依托原有保洁体系逐步更新,成熟一个、更新一个、成功一个,实现财政资金和居民习惯的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
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其他垃圾进行焚烧发电,日均处理500吨;对有毒有害垃圾,由危废处置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日均处置0.2吨;对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发酵,生成天然气、有机肥料,日均处理40吨;对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动员群众参与,汇聚“硬核力量”
群众是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坚持开展“敲门行动”“站桶指导”,组织文艺演出、绘制文化墙,印制明白纸、发放宣传年画、赠送分类垃圾袋、宣传抽纸,推行美德积分兑换、纳入文明家庭评选等等,使垃圾分类意识融入生活、融入日常。
为了全面营造氛围,投入500余万元建成占地400余平方米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接待学习培训120余次;建设1处占地约900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综合公园和4个“四分法”主题公园,打造了6处主体广场,设置宣传栏500个、绘制文化墙1500幅。
本文转载自琅琊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